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十屋断陷深层构造—地层分析

作 者: 张青林
导 师: 任建业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
专 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关键词: 构造格架 反转构造 构造演化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地震相分类 地震预测 隐蔽圈闭 十屋断陷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6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十屋断陷是东北分公司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针对中浅层进行了近十年勘探和高强度开发之后,有利的构造圈闭越来越少。在勘探目标上,在总体勘探程度比较高的背景下,已需要转入深层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由于以往深层勘探工作量和研究投入很少,成藏模式和勘探思路不太清楚;因此,急需对本区深层的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前景进行再评价再认识,总结油气聚集规律,在深层寻找可供勘探的目标,开创本地区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本课题以十屋断陷深部断陷层系为研究对象,对盆地构造—充填演化进行整体性分析,并重点研究典型的同沉积构造、反转构造样式以及层序构成样式,建立盆地构造格架和深层等时地层格架。在已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内,针对研究区实际情况,除应用岩心、录井、测井相、地震相等常规手段研究沉积体系的类型和构成特征外,并重点运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地震相分类技术进行沉积体系空间配置研究。在前述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层序地层学、构造地层学以及地震特殊处理及解释技术,预测了十屋地区深层可能的隐蔽圈闭类型及有利勘探区带。所取得的认识和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区域板块运动,盆地深部结构,充填特征和古构造运动面,将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同裂陷、裂后热沉降和构造反转三个阶段,这些构造阶段与盆地的一级层序即构造层序相对应。进一步在晚侏罗—早白垩纪同裂陷阶段内划分出了分别与Ⅱ级层序地层单元相对应的三个裂陷幕,即初始裂陷幕、快速裂陷幕及萎缩裂陷幕。 2.以地震和钻井资料的精细解释为基础,重建了盆地深层的基本构造格架。将广义的十屋断陷解构为十屋、榆树台和双城堡三个半地堑,而半地堑的这种组合是由传递带来联系的。研究区内最重要的传递带当属桑树台断裂和黄金断裂之间的会聚(相向倾斜)未叠覆型传递带,该传递带不但是十屋半地堑最主要的物源区,而且传递带构造向盆地内部延伸,导致在盆地的北部斜坡带形成挠曲型褶皱古隆起,构成弯折带,从而对沉积体系的类型及展布产生重要的控制作用。 并在原划分的深层不对称的箕状断陷(十屋半地堑)内进一步识别出多个小型的断陷,这些小型的断陷控制了盆地内部重要的烃源岩地层(沙河子组和营城组)和后期反转构造带的发育位置。 3.十屋断陷最具特色的构造样式是广泛发育的反转构造。由于强烈的构造反转导致了研究区内四方台组和明水组地层的缺失和大规模NE、NNE向反转褶皱带的发育。从NW向NE可识别出皮家子-毛北-张家屯、八屋-小五家子—四家子和孤家子-后五家户、秦家屯四个反转背斜构造带。同时依据在十屋断陷深层对反转构造样式的一些新发现,将正反转构造样式除滑脱褶皱外,利用反转过程中形成的逆断层与早期伸展断层的组合关系来概括为五大类,即复活型、前展型、后展型、欺压型、截断型反转构造。 4.使用密集的地震剖面网络,并结合钻井标定,识别出了盆地,特别是深层的关键性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2
第一章 绪论  12-18
  1.1 十屋断陷油气勘探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4
    1.1.1 油气勘探情况  12
    1.1.2 成藏组合概况  12
    1.1.3 存在的问题  12-14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方法  14-16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18
第二章 十屋断陷构造演化历史  18-26
  2.1 区域构造背景  18-22
    2.1.1 大地构造背景  19-20
    2.1.2 基底岩性和基底构造特征  20-22
  2.2 盆地的构造演化  22-26
    2.2.1 主要的构造运动及其表现  22
    2.2.2 盆地构造演化史  22-26
第三章 十屋断陷深层构造格架  26-39
  3.1 构造格架特征  26-31
    3.1.1 盆地基本结构特征  26-27
    3.1.2 断陷及传递带  27-29
    3.1.3 构造分区  29-31
  3.2 典型构造样式  31-39
    3.2.1 断裂发育特征  31-33
    3.2.2 反转构造  33-39
第四章 十屋断陷深层层序地层格架  39-50
  4.1 断陷层系层序划分  40-44
    4.1.1 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40-41
    4.1.2 层序界面的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41-43
    4.1.3 层序的分级  43-44
  4.2 层序的构成特征  44-50
    4.2.1 各级层序的主要特征  44-45
    4.2.2 层序内沉积体系域的构成及高频单元变化  45-48
    4.2.3 层序结构样式  48-50
第五章 深层沉积体系及其空间配置  50-66
  5.1 断陷层系沉积充填系列  50-51
  5.2 沉积体系的构成特征  51-60
    5.2.1 冲积体系  51-53
    5.2.2 三角洲体系  53-55
    5.2.3 水下重力流体系  55-58
    5.2.4 湖泊体系  58-60
  5.3 体系域构成样式及湖泊演化系列  60-61
    5.3.1 体系域构成样式  60-61
    5.3.2 湖泊演化系列  61
  5.4 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  61-66
    5.4.1 沙河子层序砂分散体系特征  63
    5.4.2 营城组层序砂分散体系特征  63
    5.4.3 登娄库层序砂分散体系特征  63-66
第六章 隐蔽圈闭类型及有利勘探区带  66-80
  6.1 隐蔽圈闭的预测及识别方法  66-70
    6.1.1 层序地层学方法  66
    6.1.2 构造—地层学方法  66-67
    6.1.3 地震特殊处理与解释技术  67-70
  6.2 隐蔽圈闭类型  70-72
    6.2.1 地层圈闭  70-71
    6.2.2 岩性圈闭  71
    6.2.3 隐伏构造圈闭  71
    6.2.4 复合圈闭  71-72
  6.3 有利勘探区带  72-80
    6.3.1 皮家断坡带岩性油气藏  72-75
    6.3.2 张家屯弯折带隐蔽油气藏  75-77
    6.3.3 秦家屯地区潜山油气藏  77-79
    6.3.4 八屋南部隐伏构造油气藏  79-80
第七章 结论  80-82
致谢  82-83
参考文献  83-85

相似论文

  1. 十屋断陷登娄库组碎屑岩储层评价研究,P618.13
  2. 八屋油气田深层油气藏精细描述,P618.130.2
  3. 地震反演技术在隐蔽圈闭中的应用,P618.13
  4.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东吐莫地区层序地层及隐蔽圈闭研究,P542
  5. 层序地层学在饶阳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研究,P618.13
  6. 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隐蔽油藏成藏研究,P618.13
  7. 齐家—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层序特征及隐蔽油气藏预测,P618.13
  8. 松辽盆地西斜坡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与隐蔽圈闭预测,P618.13
  9. 隐蔽圈闭识别技术研究,P618.13
  10. 塔里木盆地早海西期风化壳岩溶洞穴层研究,P642.25
  11. 基于极值理论的地震预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P315.7
  12. 基于GIS地震地面破坏预测系统初步研究,P315.9
  13.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层序古地理研究,P531
  14. 岷江上游阶地沉积记录与气候环境变迁研究,P532
  15. 鄂北杭锦旗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测井评价,P618.13
  16. 东濮凹陷南部沙三段沉积体系研究,P618.13
  17.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18. 致密碎屑岩储层地震预测研究,P618.13
  19. 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裂缝储层地震预测研究,P618.13
  20. 强震成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P315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