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ASFA306高速并条机的研制

作 者: 顾剑锋
导 师: 陆宝春
学 校: 南京理工大学
专 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 高速并条机 牵伸 可编程控制器 工业触摸屏 工业组态软件
分类号: TF1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0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速并条机是一种综合应用机械、微电子、自动控制、传感测试、电力电子、接口和软件编程技术等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棉纺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应用前景。本课题以海安县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ASFA306高速并条机项目研发为背景,着重研究了高速并条机的方案设计与系统实现。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并条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高速并条机的技术需求,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建立了ASFA306型高速并条机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案;为实现高速并条机传动平稳、运行噪音低,对传动和牵伸等机械部分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提出了主传动齿轮采用全封闭油浴、牵伸采用三上三下加压力棒曲线牵伸型式的改进设计方案,完成了ASFA306高速并条机的机械传动设计、牵伸机构设计及牵伸倍数的优化设计;基于工业触摸屏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工业组态软件等硬软件平台,进行了ASFA306高速并条机控制系统的硬软件方案论证、详细设计、系统开发与调试;初步完成了ASFA306型高速并条机样机的机械系统、检测仪表系统、控制系统的联调和现场试验工作。 样机调试运行表明:本文研究设计开发的ASFA306高速并条机样机达到了系统的设计指标。该设备具有机械本体部分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外观宜人、运转平稳、整机振动小、噪音低、操作简便、运行可靠等特点,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1 绪论  7-11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7
    1.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7
    1.1.2 课题的应用价值  7
  1.2 并条机的发展概况  7-9
    1.2.1 国内外的技术现状  7-8
    1.2.2 未来的发展趋势  8-9
  1.3 相关技术介绍  9-10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10-11
2 总体方案设计  11-23
  2.1 并条工艺简介  11
  2.2 ASFA306并条机的技术指标与设计要求  11-12
  2.3 系统总体设计  12-20
    2.3.1 机械系统设计方案  12-17
    2.3.2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17-20
  2.4 系统工作流程  20-21
  2.5 系统工作说明  21
  2.6 系统特点  21-23
3 机械系统设计  23-41
  3.1 传动系统设计  23-25
    3.1.1 传动路线  23
    3.1.2 机械传动系统  23-25
    3.1.3 ASFA306高速并条机工作过程  25
  3.2 牵伸机构设计  25-41
    3.2.1 实现罗拉牵伸的条件  25-26
    3.2.2 机械牵伸和实际牵伸  26
    3.2.3 总牵伸倍数和部分牵伸倍数  26-27
    3.2.4 并条机牵伸机构设计  27-34
    3.2.5 牵伸型式的特点及工艺原则  34-35
    3.2.6 牵伸分配及工艺计算  35-41
4 控制系统设计  41-70
  4.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41-49
    4.1.1 电气控制设计的要求  41
    4.1.2 电气系统组成  41
    4.1.3 电气原理图设计  41
    4.1.4 电力拖动  41-44
    4.1.5 电气系统的元部件分布设计  44-49
  4.2 可编程控制器的选型与程序设计  49-51
    4.2.1 PLC的硬件选型  49
    4.2.2 PLC输入、输出分配  49-50
    4.2.3 PLC程序设计  50-51
  4.3 执行电机的变频控制  51-60
    4.3.1 电机的调速原理  51-52
    4.3.2 变频调速的控制方式  52-54
    4.3.3 变频器的分类及其基本特点  54-55
    4.3.4 变频器的选型  55
    4.3.5 变频器与 PLC通讯  55-60
  4.4 人机界面设计  60-70
    4.4.1 触摸屏原理  60-63
    4.4.2 MT506S触摸屏简介  63-65
    4.4.3 触摸屏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65-70
5 样机试验与效应分析  70-77
  5.1 样机现场试验及效应分析  70-75
    5.1.1 样机现场试验  70-74
    5.1.2 效果评价  74-75
  5.2 效应分析及推广前景  75-77
6 结论  77-78
致谢  78-79
参考文献  79-81
附录  81-85

相似论文

  1. 中密度板纤维干燥系统与PLC控制系统设计,TP273
  2. 电渣炉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及优化控制,TP273
  3. 基于PLC高炉布料专家自学习的设计与实现,TP273
  4. 聚丙烯腈纤维不熔化过程中的分子刚性化牵伸,TQ340.1
  5. 油库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73.5
  6. QT9-15混凝土砌块成型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开发,TP273
  7. 潜艇悬停控制试验系统研究,TP273
  8. A公司PLC产品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F426.6
  9. 基于PLC控制技术的渐开线齿轮加工系统设计研究,TG61
  10. XA2130×100-4龙门铣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设计,TG542
  11. 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测控系统,TD611
  12. 基于CC-Link现场总线的坑道运输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TP277
  13. 压缩式垃圾车控制系统设计,U469.691
  14. 潜艇悬停控制试试系统研究,TP273
  15. 镍氢动力电池正极极板生产线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TP273
  16. 基于PLC技术生物组织自动脱水—染色装置的研制,Q-33
  17. 基于PLC的袋式除尘系统设计,TP273
  18. 基于PLC控制的升降横移式自动化立体车库系统研究与设计,U491.71
  19. 基于组态技术的车轮弯曲疲劳试验机研究,TH871.3
  20. 牵伸训练在网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G845
  21. 桥式起重机定位控制系统的研究,TP273.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冶金工业 > 冶金技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