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居住小区到和谐社区新时期呼唤新居住模式

作 者: 陈惠芳
导 师: 关瑞明;陈力
学 校: 华侨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和谐社区 开放式住宅 公交优先 无形防御 场所精神
分类号: TU984.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8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面对生态危机以及伴随着全球化、城市化而来的诸多问题,我国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其主要内容有三层涵义: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的和谐,三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住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应当把构建住区和谐作为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切入点,建设和谐社区是当前我国社会的前沿话题与社区的发展方向。 虽然随着西风东渐,社区发展理论逐渐得到重视,目前我国住区规划设计的主导观念仍受到以物质形体规划为核心的现代主义规划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的表现之一就是高密度的开发以节约土地,结果导致生态被破坏、人与人关系冷漠,所谓的节约资源是以降低生活质量和增加环境负荷为代价的,反而造成更大的浪费。因为住区不应仅仅是钢筋水泥的混合体,它同样具有生命力,满足居住者精神层面的需求是住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住区在发展中所出现的若干矛盾与问题,结合我国国情与目前社会所处发展阶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与教训,顺应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尝试着从城市规划、住区设计和住宅设计三个层面来予以探讨和解答,指出了当前建设我国住区所需改进之处及其未来走向,并力求使之系统化,以达到对当前建设我国和谐社区提供理论研究的目的,并希望借此探讨新居住模式。 主要内容如下: 对于邻里冷漠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当代城市住宅与大杂院的居住模式,发现城市住宅交往空间层次中缺失的一环。通过对北京大杂院“自然地交往”空间的借鉴,探讨开放式住宅模式的形态特征,使大杂院的生命力在今天的城市住宅里得以存续。 对于道路安全问题:本文从分析当前居住区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产生矛盾的原因入手,通过对西方居住区道路交通发展脉络的梳理,认为优先使用公共交通是未来居住区交通规划的发展方向。针对现阶段居住区出现的人车矛盾问题,尝试着用一种改进的交通组织模式来予以解决。 对于住区治安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门禁住区出现安全问题的思考,从分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2-17
  1.1 住区不和谐现象  12-13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5
    (1) 国内研究动态  13-14
    (2) 国外研究动态  14-15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7
    (1) 研究方法  15-16
    (2) 理论框架  16-17
第二章 从居住小区到和谐社区  17-22
  2.1 时代背景与面临问题  17-18
    (1) 全球化  17
    (2) 生态危机  17
    (3) 城市化  17-18
  2.2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  18-19
    (1) 居住小区  18
    (2) 和谐社会  18-19
    (3) 和谐社区  19
  2.3 西方研究的相关理论  19-21
    (1) 社区理论  19-20
    (2) 新城市主义  20
    (3) 新地域主义  20-21
  2.4 本章小结  21-22
第三章 在生活中自然地交往—从大杂院谈起  22-30
  3.1 当代城市住宅与大杂院  22-23
    (1) 当代城市住宅与大杂院的空间层次比较  22-23
    (2) 当代城市住宅与大杂院的交往特征比较  23
  3.2 大杂院的空间特色  23-25
    (1) 共享的起居空间  23-24
    (2) 融洽的邻里关系  24
    (3) 适宜的半私密性  24
    (4) 集体的防范意识  24-25
  3.3 营造交往空间的设计实践  25-27
    (1) 中庭式的公共交通空间  25
    (2) 可休憩的梯间平台空间  25-26
    (3) 生活性的街道交往空间  26
    (4) 连通式的邻里院落空间  26-27
  3.4 当代城市住宅的开放居住模式  27-29
    (1) 开放的前院  27-28
    (2) 开放的梯间  28
    (3) 开放的廊道  28
    (4) 开放的领域  28-29
  3.5 本章小结  29-30
第四章 居住区道路规划可否人车兼顾—从人车分行说起  30-41
  4.1 居住区人车分行产生新的矛盾  30
  4.2 西方对居住区交通规划的探索  30-33
    (1) 雷德朋模式  31
    (2) 温奈尔夫模式  31-32
    (3) 交通安宁理论  32-33
  4.3 公交优先模式与住区交通规划  33-36
    (1) TOD模式  33-34
    (2) 无小汽车交通的住区  34-35
    (3) 公交工具的改良  35-36
  4.4 一种更为安全的人车分行模式  36-38
    (1) 改外环车行道为适宜人车共存的道路  36
    (2) 改入口中心式商业布局为沿外围设置  36-37
    (3) 改商业景观大道为步行健康游憩园地  37
    (4) 以步行至公交站点距离控制住区规模  37-38
  4.5 本章小结  38-41
第五章 变有形防御为无形防御—对城市门禁住区的思考  41-50
  5.1 城市门禁住区出现安全问题  41
  5.2 我国城市门禁住区演变历程  41-43
    (1) 单道门禁住区  41-42
    (2) 双道门禁住区  42
    (3) 院落门禁住区  42-43
  5.3 如何实现城市住区无形防御  43-47
    (1) 去除户外视线盲点  43-44
    (2) 优化近邻交往环境  44-45
    (3) 控制近邻居住规模  45
    (4) 缩小居住空间分异  45-47
  5.4 无形防御应具备的社会条件  47-48
    (1) 建立社会公平机制  47
    (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7-48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8
  5.5 本章小结  48-50
第六章 因地制宜塑造住区的场所精神—对当前住区风格的思考  50-57
  6.1 当前住区风格成为卖点  50
  6.2 中国住区流行风格变迁  50-52
    (1) 欧陆风  50-51
    (2) 中式风  51-52
    (3) 现代风  52
  6.3 因地制宜设计结合自然  52-54
    (1) 利用自然地理条件  53
    (2) 延续场地历史脉络  53-54
  6.4 就地取材彰显地域特色  54-56
    (1) 类设计的模式建构  54-55
    (2) 类设计再现地域性  55-56
  6.5 本章小结  56-57
第七章 新时期呼唤新居住模式  57-59
  7.1 新时期的新问题  57
  7.2 呼唤新居住模式  57-59
附录一 参考文献  59-62
附录二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62-63
附录三 在学期间获奖情况  63-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旧工业建筑场所重塑研究,TU984.114
  2. 南京市玄武区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669.3
  3. 地下商业公共空间设计研究,TU922
  4. 城市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方法的研究,U491.51
  5. 基于场所精神的长沙城市广场景观调查与分析,TU984.18
  6. 基于行为学的上海里弄住宅更新研究,TU241.5
  7. 阔孜其亚贝希巷街巷空间研究,TU984.114
  8. “体验”在历史街区城市空间改造设计中的应用研究,TU984.114
  9. 苏州市公交优先发展问题研究,U491.17
  10. 青岛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研究,F572.7
  11. 天津市城市公共交通补贴及票价决策模型研究,F224
  12. 适合居家养老的和谐社区建设研究,TU984.12
  13. 快速公交优先交叉口信号配时研究,U491.51
  14. 大连市资源节约型交通发展的研究,F205
  15. 探析生态绿化在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TU984.12
  16. 合肥市主城区居民出行特征及其规划响应对策研究,TU984.191
  17. 面向公交优先的单点控制策略研究,U491.23
  18. 泰安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财政政策研究,F812.0
  19. 河内与北京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比较研究,U12
  20.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研究,TU984.113
  21. 推进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C91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居住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