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一株溶藻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的初步研究

作 者: 焦一滢
导 师: 赵以军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水生生物学
关键词: 溶藻真菌 铜绿微囊藻 青霉菌 培养条件
分类号: X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情况下,已经陆续采用了物理、化学等方法治理,或多或少都存在其缺点,而选用环境友好的生物方法治理水华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本次实验从华师校内,武汉东湖,严东湖,郑州大学校园等土壤腐殖质丰富的地区及武汉庙湖附近杉树下分离到40株菌株,经过重复筛选得到五株溶藻真菌,其中一株溶藻效率最高,命名为J20,经形态学观察,J20菌株具有细长而直的分生孢子梗,孢子梗壁光滑,绿色的分生孢子多呈球形且壁光滑,结合18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属于青霉属(Peniciliium)。该菌株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间接溶藻的,且经蛋白酶K高温处理后,发现该物质热稳定性强且耐高温,通过对其最佳摇床时间,装液量等条件的摸索,结果确定:在查氏培养基中,碳源为蔗糖,pH为7.0,装液量150mL、28℃、160r/min摇床4天,实验第3天时出现藻液黄化现象,溶藻效率有82%。在摇床第24h时,向培养基中加入EDTA后溶藻效率比J20提高10%。本次实验摸索了溶藻方式,培养条件等,希望对今后微生物治理水华及开发新型杀藻剂提供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文献综述  8-14
  1.藻类水华的成因及危害  8
    1.1 藻类水华的成因  8
    1.2 藻类水华的危害  8
  2.藻类水华的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8-12
    2.1 物理方法控藻  8-9
    2.2 化学方法控藻  9
    2.3 生物方法控藻  9-12
    2.4 综合方法治理水华  12
  3.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12-14
第二章 溶藻真菌的分离筛选及溶藻特性的研究  14-25
  1.材料与方法  14-18
    1.1 实验材料  14-16
    1.2 方法  16-18
  2.结果与分析  18-24
    2.1 菌株的分离  18-19
    2.2 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对铜绿微囊藻DS藻的影响  19
    2.3 筛选查氏培养基中蔗糖的浓度  19-20
    2.4 液体溶藻实验筛选溶藻真菌  20-21
    2.5 溶藻真菌溶藻方式研究  21-22
    2.6 溶藻活性物质初探  22-23
    2.7 溶藻活性物质热稳定研究  23
    2.8 光照时间对溶藻效果的影响  23-24
  3.本章小结  24-25
第三章 溶藻真菌J20的鉴定及保藏  25-32
  1.材料和方法  25-27
    1.1 实验材料  25-26
    1.2 实验方法  26-27
  2.结果与分析  27-31
    2.1 J20菌落形态观察结果  27-28
    2.2 显微直接制片观察结果  28-29
    2.3 插片法观察结果  29-30
    2.4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30
    2.5 单孢子分离纯化及保种  30-31
  3.本章小结  31-32
第四章 J20菌株培养条件优化  32-38
  1.材料和方法  32-33
    1.1.实验材料  32
    1.2 实验方法  32-33
  2.结果与分析  33-36
    2.1 J20菌株的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33-34
    2.2 装液量150mL不同摇床时间的溶藻效果比较  34
    2.3 装液量100mL不同摇床时间的溶藻效果比较  34-35
    2.4 摇床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对溶藻效果的影响  35-36
  3.本章小结  36-38
参考文献  38-44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44-45
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机制及其溶藻物质特性的研究,X173
  2. 副干酪乳杆菌絮凝沉淀甘薯淀粉机理及其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TS231
  3. 氮磷浓度对溞—藻—草三者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研究,X173
  4. 藻类荧光对重金属毒性响应规律的研究,X173
  5. 多种乳酸菌混合制剂及发酵乳活菌计数方法的研究,TQ921.3
  6. β-氨基丙腈生物转化生产β-氨基丙酸的微生物菌种选育及其培养与转化工艺研究,TQ922
  7.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优良解磷细菌的研究,S812.2
  8. 环境因子对太湖两种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X173
  9. 稻麦秸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X172
  10.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优化研究,X703.5
  11. 真姬菇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多糖提取与分析,S646
  12. UV_(365)/NaNO_2对Microcystin-LR的降解机理及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X173
  13. Ca,Mg等元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的研究,X173
  14. 铜绿微囊藻对罗氏沼虾和大型溞毒性作用的研究,X174
  15. 中药除藻剂的筛选及其对铜绿微囊藻降解特性的研究,X524
  16. 生物絮凝剂处理养殖废水研究,X703.5
  17. 纳豆杆菌液体发酵条件及干菌粉制备工艺研究,S816.7
  18. 产絮凝剂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复合菌群的研究,X172
  19. 微生物絮凝剂对重金属Cd~(2+)废水的处理研究,X703.5
  20. 预氧化—混凝—沉淀对铜绿微囊藻与SOC复合污染的去除,TU991.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