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学模糊:经历的缺失

作 者: 王成济
导 师: 周方珠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模糊 认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经历
分类号: I0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早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直到最近,模糊才得到系统研究。1965年,美国科学家扎德发表了著名论文《模糊集合》,对很多学科影响深远,也给系统研究语言模糊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来有关模糊语言学的专著和数量很多,而且,更多的模糊现象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绝大多数的文献主要是描述性研究。虽然不同种类的语言模糊得到了广泛关注,对模糊成因的研究却一直很少,多数文献谈及模糊的成因时只是寥寥数语。与此同时,对于文学作品的阐释因人而异,也有不少语言学家引入读者反映理论来解释文学模糊,文学模糊被草率的看成了作者的有意创作,常使读者误入歧途。研究模糊语言学而忽视对模糊的成因这一基本问题的认真探讨,势必阻碍模糊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因此,澄清模糊语言学中一些错误的观点,认真探究模糊的成因很有必要。认知科学尤其是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认知科学为人们研究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念,对研究语言模糊性的成因同样大有裨益。 本文的创新点即在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探讨文学模糊的成因。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文章得出文学模糊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读者对文学作品作者经历知识的缺失的结论,从而主张译者在文学翻译当中妥善处理文学模糊。既然语言的模糊性是所有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那么译者就应该在翻译当中力求做到与原作的模糊对等,如果因为目的语和源语的差异,必须要消解原作的模糊,那么译者就要认真研究原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免错误的消解原作的模糊,误导译文读者。 本文分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简要说明作为语言本质之一的模糊性的大量存在,简述国内外语言学家们对模糊的定义、特征和语言不同层次模糊性的探究。并且汇总了国内外语言学家们对语言模糊性产生原因的零星阐述,指出对文学模糊成因探究的不足。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首先,指出文学模糊性开始被看成文学未定性,得到了读者反映文学批评理论的纵深阐述,从而被看成是作者的刻意创造。但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实在不能让人理解成作者的追求。文章接下来引入认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4-5
Abstract (English Version)  5-7
Abstract (Chinese Version)  7-10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0-25
  1.1 The Phenomenon of Fuzziness  10-13
  1.2 The Various Definitions of Fuzziness of Language  13-15
  1.3 The Features of Fuzziness  15
  1.4 Different Categorization of Fuzziness  15-20
    1.4.1 Kempson's Categorization of Fuzziness  15-17
    1.4.2 Israel Scheffler's Two general Categorizations of Fuzziness  17
    1.4.3 A natural Categorization of Linguistic Fuzziness  17-20
  1.5 The Causes of Fuzziness in Language  20-25
    1.5.1 Studies of the Causes of Fuzziness  20-21
    1.5.2 Five Groups of the Causes of Fuzziness  21-25
Chapter Two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wo Theories  25-41
  2.1 The Reader's Response Theory  25-27
  2.2 The Theory of Categories  27-41
    2.2.1 The Importance of Categorization and Classical Categories  27-31
    2.2.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Categories  31-34
    2.2.3 The Problems of Categories  34-36
    2.2.4 Prototype Theory of Categories  36-39
    2.2.5 The Attribute of Categories  39-41
Chapter Three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Theory of Knowledge  41-55
  3.1 The Law of Cognition of Human Beings  41-42
  3.2 The Causes of Literary Fuzziness  42-46
  3.3 Two Case Studies  46-55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55-57
Bibliography  57-60
Publications  60

相似论文

  1. 分布式移动多载舰OTHR系统姿态测量方法的研究,P228.4
  2. 电缆巡检车图像引导技术的研究,U469.6
  3. 病险水库溃坝概率分析方法研究,TV697
  4. 吉林市城市意象解析,TU984
  5.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6. 英语专业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研究,H319
  7. 半导体激光器热电控制技术研究,TN248.4
  8.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9. 基于高阶累积量的频谱感知技术仿真分析,TN911.23
  10.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在平面二级倒立摆中的应用,TP273.4
  11. 非线性变结构导引规律的研究,TJ765
  1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可穿戴计算机上的应用,TP202
  13. 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TP273
  14. 伺服转台温控箱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TP273
  15. 模糊制导律与导引品质的关系,TJ765
  16. 三容水箱系统故障诊断算法研究,TP277
  17. 基于模糊整定PID的海浪运动模拟试验台控制系统设计,TP273.4
  18. 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研究及其实现,TP273.4
  19. 基于汉语听觉认知的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R318.0
  20. 基于距离映射码的安全指纹认证研究,TP391.4
  2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创作论 > 文学翻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