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英语双宾结构的句法对比

作 者: 邢莉娟
导 师: 黄和斌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英、汉双宾结构 句法特征 对比分析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7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在转换生成语法、论元结构等理论框架下比较了英语和汉语双宾结构在逻辑形式、句法结构方面的异同。作者从多角度阐述了双宾结构的概念、类型和作用,并通过大量的例子将英汉双宾结构进行对比,而且在理论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造成异同点的原因。文章首先介绍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如:Chomsky、Kayne、Bass&Lasnik、Larson、马庆株、张伯江等对DOC的研究,接着阐述了相关的理论,包括X-bar理论、移动、VP壳、成分统领、论元结构。然后在这些理论的框架下,对双宾动词、双宾句型及其转换句型、双宾语、被动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比较后发现,它们的相同点有:双宾结构在英汉语中的典型结构是相同的,都是S+V+NP1+NP2的形式;在双宾结构中,间接宾语一般是有生命的,但对于它们的转换句型并没有此限制。其不同点有:汉语的双宾结构范围更广;汉语中有的动词可能是一价或二价,但英语中的动词起码是二价,不可能是一价;有些具有相同意思的动词在汉语中可以构成双宾结构,在英语中则不能;反之亦然;在英汉语中,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的构成、省略及位置上都存在差异;英汉语的双宾结构的被动式形式存在差异。最后,作者尝试性地从语言习得、普遍语法及东西方文化差异方面分析了其异同的原因,进一步探讨了语言间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本研究还不完美,但从中可见,英汉两种语言中DOC的生成机制是相似的,是基本符合人的认知能力的。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6-7
Abstract  7-8
摘要  8-9
前言  9-13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3-21
  1.1 Previous studies of DOC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3-20
  1.2 The motivation for the thesis  20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20-21
Chapter 2 Theoretical Background  21-30
  2.1 X-bar theory  21-22
  2.2 Movement  22-24
  2.3 VP-internal subject  24-26
  2.4 Light verb  26
  2.5 VP shell  26-27
  2.6 Argument structure  27-28
  2.7 C-command  28-30
Chapter 3 The Definition of DOC  30-33
  3.1 The definition of DOC in English  30-31
  3.2 The definition of DOC in Chinese  31-33
Chapter 4 Syntactic Analysis of DOC  33-47
  4.1 DOC verbs and their sentence patterns  33-42
    4.1.1 English and Chinese Verbs in DOC and their Sentence Patterns  33-39
    4.1.2 The typical DOC pattern and the dative construction (DC)  39-41
    4.1.3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me sentence patterns  41-42
  4.2 The syntactic derivation of the typical DOC in English and Chinese  42-47
Chapter 5 A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DOC  47-58
  5.1 Similarities  47-49
    5.1.1 Similarities of the verb  47
    5.1.2 Similarities of the object  47-49
  5.2 Differences  49-58
    5.2.1 Differences of the Verb  49-51
    5.2.2 Differences of the object  51-55
    5.2.3 Differences of the passive of DOC  55-58
Chapter 6 Explanation for the Findings  58-65
  6.1 From a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58-59
  6.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al grammar  59-62
  6.3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62-65
Chapter 7 Conclusion  65-69
References  69-70

相似论文

  1.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2. 云南高原湖泊底泥堆积区生态条件下磷、氮等污染物的转化规律,X131.2
  3. Miccoli手术与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对比分析,R653
  4. 高职学校学生英语写作的错误分析,H319
  5. 城乡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话语结构的比较研究,G633.41
  6. 俄汉语颜色形容词固定词组对比研究,H136
  7. 基于语料库对TAKE用法的比较研究,H319
  8. 高考数学卷特点的对比分析,G633.6
  9. 汉英饮食动词对比研究,H314
  10.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唐诗《送友人》及其英译对比分析,I046
  11. 中日同形词对比及其对日汉语教学,H36
  12. 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及其静力性能分析,U441
  13. 《中国日报》与《卫报》报刊体育硬新闻体裁的对比分析,H315
  14. 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语音错误矫正及语音知识构建模式初探,H319
  15. 中英报刊社论句法特征对比分析,H314.3
  16. 越南学生汉语状语的习得情况考察,H195
  17. 汉越多项定语对比及越南学习者偏误分析,H195
  18. 汉韩同形词的研究及相关教学策略,H195
  19. 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F719
  20. 高一英语写作错误研究,G633.41
  21. 从功能派翻译论角度对《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H315.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