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作 者: 曹骞
导 师: 张新平
学 校: 湖北民族学院
专 业: 民族学
关键词: 恩施州 农业循环经济 模式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F323.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急剧增多,不可避免地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加上受传统经济观念的影响,对农业资源采取的掠夺性开发模式,导致大量污染物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造成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在不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已经成为了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应该按照自然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利用农业科技手段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体系,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恩施州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恩施州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循环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以及生态人类学等理论为指导,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恩施州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理论与实效兼顾的原则出发,对恩施州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土地资源存量不断减少、农业污染逐年加重、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对恩施州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分析。同时,在吸收借鉴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种研究方法,提出了恩施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即“山地‘种—养—加’复合循环型模式、山地‘生态庭院经济’模式、山地‘生态农业观光园’模式”,并且分别列举具体的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另外,文章还针对恩施州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五大对策建议以保障恩施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到有效的推广,真正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研究总结及展望,并对论文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说明。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1章 导论  9-15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9-10
    1.1.1 研究背景  9-10
    1.1.2 研究意义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0-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2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3
    1.3.1 研究内容  12-13
    1.3.2 研究方法  13
  1.4 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13-15
    1.4.1 技术路线  13-14
    1.4.2 创新之处  14-15
第2章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概述  15-20
  2.1 农业循环经济的涵义和特征  15-16
    2.1.1 涵义  15
    2.1.2 特征  15-16
  2.2 农业循环经济的原则  16-17
    2.2.1 减量化(Reduce)  16
    2.2.2 再利用(Reuse)  16
    2.2.3 再循环(Recycle)  16-17
    2.2.4 再思考(Rethink)  17
  2.3 农业循环经济的层次  17-18
    2.3.1 农产品生产层次  17
    2.3.2 农业产业间层次  17
    2.3.3 农产品消费过程层次  17-18
  2.4 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18-20
    2.4.1 循环经济理论  18
    2.4.2 生态人类学理论  18-19
    2.4.3 生态经济学理论  19
    2.4.4 农业生态学理论  19-20
第3章 国内外典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述评  20-27
  3.1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述评  20-22
    3.1.1 瑞典——轮作型生态农业模式  20-21
    3.1.2 菲律宾——玛雅农场模式  21
    3.1.3 以色列——无土节水农业模式  21-22
    3.1.4 美国——低投入可持续农业模式  22
    3.1.5 日本——“环境保全型”可持续农业模式  22
  3.2 国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述评  22-24
    3.2.1 南方“猪一沼一果”生态模式  22-23
    3.2.2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23
    3.2.3 西北地区“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  23-24
    3.2.4 平原地区“生产生活循环链条”模式  24
    3.2.5 农业生态园区循环模式  24
  3.3 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技术借鉴  24-27
    3.3.1 清洁化生产技术  25
    3.3.2 食物链加环技术  25
    3.3.3 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25-26
    3.3.4 农业科学管理技术  26-27
第4章 恩施州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定位  27-34
  4.1 基本概况  27-28
    4.1.1 地形地貌  27
    4.1.2 气候植被  27
    4.1.3 生态资源  27-28
    4.1.4 农业发展  28
  4.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战略优势  28-30
    4.2.1 有州、县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28
    4.2.2 有绿色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式  28-29
    4.2.3 有发展农村沼气的充足原料和足够的技术力量  29
    4.2.4 有发展农村沼气项目的成功经验  29-30
  4.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战略劣势  30-31
    4.3.1 土地资源存量不断减少  30
    4.3.2 农业污染逐年加重  30
    4.3.3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30-31
  4.4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31-32
    4.4.1 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的需要  31
    4.4.2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31-32
    4.4.3 充分利用农村废弃物资源的需要  32
    4.4.4 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  32
  4.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32-34
    4.5.1 有利于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32-33
    4.5.2 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33
    4.5.3 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33-34
第5章 恩施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及实证分析  34-46
  5.1 传统农业发展历程  34-35
    5.1.1 改土归流以前  34
    5.1.2 改土归流后到解放初期  34-35
    5.1.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35
  5.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35-39
    5.2.1 山地“种—养—加”复合循环型模式  35-36
    5.2.2 山地“生态庭院经济”模式  36-38
    5.2.3 山地“生态农业观光园”模式  38-39
  5.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案例分析  39-46
    5.3.1 山地“种—养—加”复合循环型模式案例分析  39-41
    5.3.2 山地“生态庭院经济”模式案例分析  41-43
    5.3.3 山地“生态农业观光园”模式案例分析  43-46
第6章 恩施州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建设  46-50
  6.1 加强宣传引导  46
  6.2 完善资金保障  46-47
  6.3 提供技术支持  47-48
  6.4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48
  6.5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8-50
第7章 结束语  50-52
  7.1 研究总结  50
  7.2 研究展望  50-52
参考文献  52-5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和发表的科研论文情况  55-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2.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3.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4.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5.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6.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7.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8.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9.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10. 海量多数据库集成系统的查询处理研究,TP311.13
  11.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12.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13.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14.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15.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16.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7.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18.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9.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20.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21. 文章难易度与主题熟悉度对英语学习者听力影响的个案研究,G633.4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