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吸收研究

作 者: 丁筱菡
导 师: 林忠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后现代管理 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吸收 扎根理论
分类号: F2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知识爆炸的时代,全球化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外部环境动荡不定的条件下,组织边界越来越模糊,面对快速变革的技术和不断缩短的商业周期,世界经济正向以知识为基础的方向大步迈进,快速进入知识时代。而在知识时代,对知识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知识管理的好坏可能成为决定激烈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本文的中心议题是研究组织隐性知识吸收的过程,引入后现代管理理论,应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深入挖掘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各主体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等。本文的研究想法源于以下三点思考:一是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尽管很多,但普遍专注于理论研究,或多关注隐性知识在组织中的流动,缺乏将隐性知识的吸收作为单独过程的深入研究,无法对隐性知识在组织中的流动过程有一个完整而深入的认识;二是很多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往往是在现代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分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完善,员工作为本体人的个人需求慢慢显示出来,这是用以往的现代管理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后现代注重个人选择和重视个体的特点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陷;三是以往的研究多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过于强调普遍的适用性,而忽略了不同情境的适用性,研究资料的信度也备受争议,而扎根理论研究却可以弥补这些缺点——采用一线访谈资料,保证资料的信度,并且注重基于情境的适用性。基于以上考虑,笔者深入烟台炬鼎实业公司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与企业内员工的深入访谈,取得了较为详尽的资料,以期通过分析可以描绘出组织隐性知识吸收的整个过程,对现存研究的不足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本文的论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绪论。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说明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点。第二部分,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综述。对隐性知识、后现代管理相关理论等概念进行界定,对隐性知识吸收理论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第三部分,针对烟台炬鼎实业公司的扎根理论研究。首先对公司的概况及组织结构进行了介绍,然后展开扎根理论分析,站在后现代理论的视角对隐性知识在企业的吸收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样本企业的调查研究,最后总得出以下五个结论:结论1:组织隐性知识吸收是员工隐性知识形成误构的过程。结论2:组织隐性知识吸收的方式是模仿改进和创新。结论3:员工隐性知识吸收的动力源是能够实现自我发展,也就是实现其作为本体人的追求。结论4:员工隐性知识吸收的结果是个人得到更好发展。结论5:隐性知识的吸收过程是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第四部分,研究结论与建议。提出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与建议,并分析了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5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8-11
    1.1.1 问题的提出  8-9
    1.1.2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9
    1.1.3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9-11
  1.2 研究目的  11-12
  1.3 研究方法  12
  1.4 研究的创新点  12-13
  1.5 研究框架  13-15
2 相关理论述评  15-29
  2.1 现代视阈下的组织隐性知识吸收述评  15-23
    2.1.1 组织隐性知识概念的界定  15-18
    2.1.2 组织知识吸收理论研究  18-21
    2.1.3 组织隐性知识吸收理论研究  21-23
  2.2 后现代知识管理述评  23-29
    2.2.1 后现代知识观理论研究  23-24
    2.2.2 后现代管理理论研究  24-27
    2.2.3 后现代知识管理理论研究  27-29
3 以炬鼎实业公司为样本的组织隐性知识吸收研究  29-55
  3.1 研究方案设计  29-35
    3.1.1 研究方法  29-31
    3.1.2 研究思路  31
    3.1.3 资料的搜集  31-33
    3.1.4 访谈提纲设计  33
    3.1.5 烟台炬鼎实业公司概况  33-35
  3.2 扎根理论分析  35-55
    3.2.1 开放性译码  35-40
    3.2.2 主轴译码  40-46
    3.2.3 选择性译码  46-54
    3.2.4 研究结果  54-55
4 研究结果与建议  55-59
  4.1 研究的主要结论  55-56
  4.2 研究建议  56-57
  4.3 研究取得的进展  57-58
  4.4 研究的局限  58-59
附录  59-62
参考文献  62-66
后记  66-68

相似论文

  1.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G647
  2. 网络学习中的隐性知识转移研究,G434
  3. 人机交互环境下学术搜索功能学习的心智模型动态改变研究,G350
  4. 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学校认同过程研究,G640
  5. 基于SNS开源框架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TP311.52
  6. 基于元需求模型的非功能性元需求集的获取与分析研究,TP311.52
  7.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饭店企业社会责任研究,F719
  8. 饭店一线员工情感隐性知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F719
  9. 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F224
  10. 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应用研究,F272
  11. 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积累研究,F272
  12. 研发团队的非正式组织及其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F270
  13. 社会网络在政府内部知识共享中的作用机制,D523
  14. 论家族型科学家隐性知识的维度及其传递优势,G302
  15. 组织即兴的内涵剖析与量表开发,F272
  16. 后现代视角下组织隐性知识创造研究,F272
  17. 佛教丛林与现代管理,C93
  18. 利用隐性知识促进通用技术教学的策略研究,G633.93
  19.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F224
  20. 基于SNA的组织隐性知识传递网络及其优化策略,F27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