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行星形状和自转参数的观测研究—“AM-方法”的应用

作 者: 张西亮
导 师: 王晓彬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
专 业: 天体物理
关键词: 小行星 测光观测 形状 自转参数
分类号: P18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小行星形状和自转参数的观测研究是国际上的热门课题之一。对小行星形状和自转数的观测研究,可以为太阳系的早期演化条件提供证据;为小行星碰撞演化理论提供边界条件;尤其是对近地小行星的观测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光电测光是小行星形状和自转参数观测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由小行星的光变曲线反演推断出的小行星的形状和自转参数正是以上三方面研究工作所必需的数据。为此,我们选定了一些新的观测目标进行观测和数据分析:一方面,测定它们的会合周期,另一方面,在非线性最小二乘条件下,利用“AM-方法”对小行星的形状和自转参数进行测定,从而为小行星的碰撞演化理论提供更为有利的证据。 本课题要达到的研究目标是:扩充小行星观测资料;建立最小二乘条件下利用“AM—方法”进行小行星形状和自转参数观测研究的工作平台。 论文首先介绍了小行星形状和自转参数观测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然后详细描述了本人在说是期间所做的工作。第一章介绍了对小行星进行测光观测研究的意义。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引起小行星光度变化的原因,以及小行星光度变化与其形状和自转参数的关系。第三章着重阐述了测定小行星形状和自转参数的“AM—方法”及其收敛和自洽解的求解过程。第四章给出了新观测目标会合周期以及形状和自转参数的测定结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天文仪器的发展,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中、小型望远镜,开展小行星形状和自转参数方面的地面观测研究工作,既可以弥补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空白,又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国际热门课题中去。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籽粒大小和形状的QTL定位和驯化研究,S565.1
  2. 基于形状的汉画像检索技术研究,TP391.41
  3. 内嵌开洞填充墙框架结构有限元非线性分析,TU323.5
  4. 基于知识的脊柱MRI影像分割算法研究,TP391.41
  5. 基于视频监控的特定目标识别研究,TP391.41
  6. 一种新型车用机电液无级调速系统的研制,U463.212
  7. 盾构机双驱动大功率行星减速器的特性分析,TH132.46
  8. 基于土压平衡盾构机大功率减速器的可靠性评估及参数优化设计,U455.39
  9. 基于加载接触分析的NW行星轮系齿轮修形研究,TH132.41
  10. 渐开线少齿差行星传动线面共轭啮合理论研究,TH132.413
  11. 大功率行星减速器行星架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TH132.46
  12. 智能化教学中的情感识别方法研究,TP391.41
  13. 透湿度可控的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织物上的应用,TS195.2
  14. 无网格法及其在任意形状接触界面金属成形中的应用研究,TG306
  15. CuAlMn合金及其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TB33
  16. 大型风力机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叶片的结构动力学分析,TK83
  17. 一种新型SMA阻尼器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的研究和应用,TU352.11
  18. 船用封闭行星齿轮传动优化设计研究,U664.22
  19. 连杆裂解工艺及其对裂解力的影响数值模拟研究,U464.133
  20. 封闭功率传动试验装置及减速器效率测定方法研究,TH132.425
  21. 稳健优化设计方法在机械产品中的应用研究,TH12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文学 > 太阳系 > 行星、卫星、彗星、流星、陨星 > 小行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