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的研究

作 者: 温锦奋
导 师: 朱昌雄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种植
关键词: 中生菌素 可湿性粉剂 可溶性粉剂 农药剂型
分类号: S482.2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2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生菌素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全新创制的生物农药品种。它是由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代谢产生的N-糖苷类新型农用抗生素。对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及某些真菌性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它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病原细菌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引起真菌菌丝体内细胞原生质的凝聚、抑制孢子萌发及菌丝体生长、直至杀死孢子而起到杀菌作用的。 自1986年开始从土壤中进行菌种分离至今,历经国家三个“五年”科技计划的持续攻关,先后于1996年获得1%水剂、2001年获得了3%可湿性粉剂农药注册登记。已经较大规模地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细菌性病害及某些真菌性病害防治领域,并发展成为社会年创造上千万价值的生物农药品种。由于1%水剂贮存稳定性方面限制的原因,后来3%可湿性粉剂逐渐成为中生菌素品种的主要剂型。 然而,中生菌素现有的剂型—3%可湿性粉剂,由于存在着产品质量悬浮率低,有时导致使用过程中的喷嘴堵塞,污染作物或果树等叶面、果面,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生菌素品种在农药市场上的进一步发展。经过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一是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中的无机惰性填料含量比例过高;二是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中原粉中所带来的不溶性粉末颗粒细度过粗。 只有研究开发全新剂型—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才是解决旧剂型—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所产生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 本文是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2001年注册登记)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中生菌素的新剂型—可溶性粉剂,以提高中生菌素制剂剂型的档次和产品质量。通过多次重复实验的尝试法,筛选并确定了新剂型配方中各个成分,包括原药、填料、分散剂、防结块剂、润湿剂、渗透剂等原料及其最佳添加量,完成了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配方实验室小试、中试及工业化批量生产规模试验;取得了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的加工生产机械设备及其技术规格、选型、工艺技术路线和加工生产工艺的优化参数;完成了产品制剂质量标准草案的制定以及新制剂产品的田间药效试验,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本文的试验及其结果为中生菌素新产品——3%可溶性粉剂的成功研制奠定了基础。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0-20
  1.1 文献综述  10-17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18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8-20
第二章 配方的筛选  20-40
  2.1 材料及方法  20-30
    2.1.1 原粉细度的筛选  20
    2.1.2 填料的筛选  20-22
    2.1.3 分散剂的筛选  22-24
    2.1.4 防结块剂的筛选  24-26
    2.1.5 润湿剂的筛选  26-28
    2.1.6 渗透剂的筛选  28-30
  2.2 结果与分析  30-40
    2.2.1 原粉细度的筛选  30-31
    2.2.2 填料的筛选  31-32
    2.2.3 分散剂的筛选  32-34
    2.2.4 防结块剂的筛选  34-36
    2.2.5 润湿剂的筛选  36-38
    2.2.6 渗透剂的筛选  38-40
第三章 田间药效试验及产品质量标准制定  40-49
  3.1 田间药效试验  40-43
    3.1.1 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试验  40-41
    3.1.2 防治番茄青枯病试验  41-43
    3.1.3 结果与分析  43
  3.2 产品质量标准制定  43-49
    3.2.1 有效成分生物效价测定方法的确定  43-45
    3.2.2 产品标准其它项目指标的确定  45-46
    3.2.3 热贮存稳定性  46-47
    3.2.4 小批量连续批次产品实测数据  47
    3.2.5 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的项目指标  47-49
第四章 剂型加工生产工艺及机械设备确定  49-52
  4.1 加工生产工艺方法的选择  49
  4.2 粉碎设备的选型  49-50
  4.3 结果与分析  50
  4.4 结论  50-52
第五章 结论  52-53
参考文献  53-56
致谢  56-57
作者简历  57

相似论文

  1. 85%草酸二丙酮胺铜可溶性粉剂的研制,TQ455.4
  2. 木质素磺酸钠对腈菌唑WP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TQ440
  3. 顶孢霉菌株(Acremonium hansfordii)可湿性粉剂制剂加工及药效评价研究,S476.1
  4. 烯啶虫胺合成研究及几种新型农药可湿性粉剂研制,TQ453.2
  5. 白鲜皮提取物与三环唑复配制剂及其对稻瘟病防治的初探,S435.111.41
  6. 枯草芽孢杆菌(Bs-208)的半固体发酵研究及其可湿性粉剂的研制,S476
  7. 中生菌素生物合成基因zpsA的克隆及功能鉴定,S476
  8. 中生菌素缓释粒剂研制及控释机理研究,TQ450
  9. 中生菌素对水稻悬浮细胞主要防御酶的系统诱导,S481
  10. 几种玉米田除草剂的复配效应研究,S451.222
  11. 纳米氢氧化铜的控制合成及应用研究,TB383
  12.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固态发酵培养基及其活菌制剂的研究,S476.1
  13. 顶孢霉菌株(Acremonium hansfordii)孢子乳悬剂和可湿性粉剂的配方筛选研究,S482.3
  14. 苍耳素Ⅲ-1杀菌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可湿性粉剂的加工研究,S482.2
  15. 以生物柴油制备稳定水包油纳米乳及应用研究,TB383.1
  16. 一种新型农药水分散粒剂,TQ450.6
  17. 具有抗菌功能的壳聚糖复合膜研究及应用,O636.1
  18. 多粘类芽孢杆菌和海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及其加工工艺的优化与放大,TQ458
  19. 5亿活孢子/克木霉菌水分散粒剂的研制,S476
  20. 草坪除草剂44%苯达松·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的研制,S482.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各种农药 > 杀菌剂 > 生物来源杀菌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