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族邦的产生及其初期形态

作 者: 郜丽梅
导 师: 沈长云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族邦” 初期形态 龙山时代 “万邦”时代
分类号: K2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0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族邦”最初由田昌五先生提出,田先生把大约从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算起下至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为止称为“族邦时代”。他把“族邦”作为国家来理解。本文借用“族邦”来指称五帝时代,即古文献中提到的“万邦”时期。与考古学上相对应就是大体指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夏统一之前的龙山时代。这一时期社会处于转型期,是氏族内部开始出现不平等到分层社会的完全确立期。反映在考古学上就是聚落内部和聚落之间分层的出现和分层逐步复杂化。我们称这些分层的聚落或是聚落群为“族邦”。天下由众多的“族邦”构成,形成“族邦”林立的时代。“族邦”内部产生了文明的诸多要素,由此实现了向中国早期国家的过渡。 除在绪论部分对选题意义、有关“族邦”研究的现状及本文要旨作扼要交待外,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加以论述: 第一部分,“族邦“概念的界定。主要从文字学角度并结合文献与考古发掘资料来对“族邦”进行界定。分析了“族邦”与古文献中“国”的关系,明确了“族邦”就是一个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层社会,内部基本构成就是邦君——贵族——平民三个阶层。 第二部分,古文献或古文字中关于“族邦”的记载。夏商周三代出现了凌驾于社会各阶层之上的公共权力机构,组织形式是王邦为首的众邦的不平等联合。“邦”、“方”林立的局面仍是三代的表现形式。众邦的性质较龙山时代并未改变。本部分通过分析三代时期的“族邦”进而推知龙山时代的“族邦”形态。 第三部分,考古资料中所反映的“族邦”。有关五帝时代的文献资料缺乏,而考古发掘资料相当丰富。目前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东北地区已经发现了众多的聚落。这一部分主要分析典型聚落、聚落内部典型墓葬及城址等,明确聚落之间和聚落内部的分层关系,进而明确族邦的内部构成,推知天下万邦的政治局势。

全文目录


绪论  6-7
第一部分 “族邦”概念的界定  7-12
  一、“族邦”的界定  7-10
  二、“族邦”与“国”的关系  10-12
第二部分 古文献或古文字中关于“族邦”的记载  12-23
  一、商时期“族邦”的有关记载  13-18
  二、西周时期有关“族邦”的记载  18-21
  三、夏代有关“族邦”的记载  21-23
第三部分 考古资料中所反映的“族邦”  23-60
  一、黄河流域  24-40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  40-57
  三、东北地区  57-60
结语  60-61
参考资料  61-64

相似论文

  1. 关中西部龙山时代制陶工艺,K876.3
  2. 宝鸡石嘴头龙山时代晚期遗存分期及相关问题探讨,K878
  3. 河套地区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初步研究,K872
  4. 晋陕高原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格局研究,K872
  5. 试析先秦弓箭文化内涵,K221
  6. 商周信仰崇拜的演变,K221
  7. 先秦时代的“君子”与“小人”,K221
  8. 夏商周时期长江上、中游族群分布与迁徙,K221
  9. 从所有制看先秦时期公私观念的变化,K221
  10. 先秦养老问题研究,K221
  11. 从社神看先秦自我的演变,K221
  12. 夏商周内外服制度研究,K221
  13. 祭祀与中国早期国家历史互动进程研究,K221
  14. 中国史前至商周时期人面崇拜之初探,K221
  15. 夏、商、周三族种系构成研究,K221
  16. 商周贵族妇女地位变迁初探,K221
  17. 先秦生态环境状况研究,K221
  18. 禘祭考略,K221
  19. 夏商周体育史问题的探析,K221
  20. 先秦燕赵文化比较研究,K22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 > 三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