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1931至1933年抵制日货运动研究

作 者: 张华
导 师: 魏永生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抵制日货 反日会 国联 经济影响
分类号: K264.3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16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31至1933年的抵制日货运动是在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国家处于危难时刻而爆发的一场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义运动。该运动始发于1931年7月的“万宝山事件”和“朝鲜排华惨案”,“九·一八”事变后逐渐达到高潮,“上海事件”以后开始转衰,直到1933年夏初才告中止,持续达两年之久。运动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先后投入运动的有商界、工界、学界、农民以及妇女阶层、部分党政人员和知识分子,群众基础极为深厚。运动发展至高潮时几乎遍及全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以上海和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次是华南,再次是华北。1931至1933年的抵制日货运动主要是在一些抵货组织领导下进行的。除已有的“商会”等组织外,全国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反日团体和组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反日援侨委员会”(“九·一八”后改名为“抗日救国委员会”)、“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跪哭团”、“锄奸团”等组织。这些团体内部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尽管它们出现的时间早晚不一,代表的阶层也不同,但是在抵制日货、反对日本侵略的目标上是基本一致的。另外,这些团体与组织也是此次运动的领导阶层,它们的活动构成了此次抵货运动的基本框架,是运动的主体。1931至1933年的抵制日货运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运动的早期和中期,南京国民政府基本采取了不干涉的态度,但是后期,迫于外交压力其态度有所转变,对运动采取了一些压制措施。另外,部分缺乏爱国思想的中国商人,在运动中偷运日货,组织了反动的“红衣保障团”来破坏这场运动,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唾弃。日本当局也给予此次运动极大的关注,日本当局除了通过外交手段进行抗议之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措施来打击抵货运动,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来挽救这场运动对其造成的损失。日本在华侨民对运动反应最为激烈,他们不仅进行了集会、请愿和游行示威,还先后成立了“密探队”、“日警团”等组织来破坏这场运动。在国际上,美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来声援这场斗争,给予了中国人民极大的鼓舞,而国际联合会对于此次运动进行了评议,并作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1
导论  11-16
  (一) 选题的意义、价值、作用  11
    1、理论意义  11
    2、学术价值  11
    3、现实作用  11
  (二) 学术史综述  11-13
    1、资料的发掘与整理  11-12
    2、学术著作  12
    3、学术论文  12-13
    4、存在问题  13
  (三)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3-15
    1、重点  13-14
    2、难点  14
    3、创新点  14-15
  (四) 相关界定  15-16
    1、时间  15
    2、空间  15
    3、概念  15-16
一、1931 至1933 年抵制日货运动的经过  16-33
  (一) 抵货运动的萌发  16-20
    1、万鲜案件与抵货言论的兴起  16
    2、早期抵货运动的开展  16-19
    3、早期抵货运动的特点  19-20
  (二) “九·一八”事变与抵货运动走向高潮  20-27
    1、“九·一八”事变与国内形势的变化  20-21
    2、抵货组织的广泛建立和抵制活动的迅速开展  21-24
    3、海外华侨积极参与抵货  24
    4、各地宣誓活动的开展  24-25
    5、反日会的涣散和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的出现  25-26
    6、这一时期抵货运动的特点  26-27
  (三) “一·二八”事变与抵货运动出现转折  27-29
    1、“一·二八”事变与抵货环境的恶化  27
    2、“一·二八”事变后处于低潮的抵货运动  27-28
    3、“一·二八”事变后抵货运动的特点  28-29
  (四) 抵货运动的尾声  29-30
  注释  30-33
二、1931 至1933 年抵制日货运动中的团体与组织  33-59
  (一) 上海反日援侨委员会及抗日救国委员会  33-43
    1、上海反日会的成立  33-34
    2、反日会的宗旨和组织形式  34-39
      (1) 上海市反日援侨委员会  34-37
      (2) 上海市抗日救国委员会  37-39
    3、反日会的抵货活动  39-40
    4、反日会的解散  40-42
    5、评价  42-43
  (二) 上海市商会  43-51
    1、积极响应抵制日货  43-44
    2、抵货组织的筹建  44-46
    3、抵货活动的开展  46-47
    4、与反日会的冲突  47-50
    5、后期的抵货活动  50
    6、评价  50-51
  (三) 跪哭团锄奸团等激进组织  51-56
    1、跪哭团  51-52
    2、锄奸团  52-56
      (1) 锄奸团的出现及其宗旨  52-53
      (2) 锄奸团的频繁行动  53-54
      (3) 各界的反应  54
      (4) 锄奸团的消失  54-56
  注释  56-59
三、南京国民政府对抵制日货运动的反应  59-66
  (一) 万鲜案件后国民政府的反应  59-60
  (二)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策  60-61
  (三) 上海事变前后国民政府态度的变化  61-63
  (四) 国民政府对后期抵制日货运动的态度  63-65
  注释  65-66
四、日本各界的反应  66-76
  (一) 日本当局的对策  66-70
    1、外交抗议  66-67
    2、武力威胁  67-69
    3、武装保护  69
    4、经济支持  69-70
  (二) 日本在华商民的对策  70-74
    1、请愿示威  70-71
    2、成立各种应对组织  71-72
    3、收买奸商伪装国货  72
    4、关厂恫吓  72
    5、转移销售渠道  72-74
  注释  74-76
五、国际社会的反应  76-89
  (一) 国联与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  76-83
    1、中日在国联的早期争论  76-77
    2、“一·二八”事变后中日代表在国联的交锋  77-79
    3、国联调查团与抵制日货运动  79-82
    4、国联后期的态度  82-83
  (二) 美国声援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  83-87
    1、关于抵货的早期争论  83-84
    2、运动的开展  84-87
  注释  87-89
六、抵制日货运动的经济影响  89-106
  (一) 对中日贸易的影响  89-98
    1、反日会的扣货效果  89-90
    2、日本对华贸易所受的影响  90-97
      (1) 整体影响  90-92
      (2) 区域影响  92-94
      (3) 行业影响  94-96
      (4) 关税协定和满洲问题  96-97
    3、中国对日贸易所受的影响  97-98
  (二) 与国货运动的关系  98-101
    1、国货界积极支持抵货  98-100
    2、抵货对国货发展的促进  100-101
  (三) 其他国家对华贸易所受的影响  101-103
  注释  103-106
七、结语  106-110
  注释  109-110
参考文献  110-114
后记  114-115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15

相似论文

  1. 农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定价理论研究,G642.0
  2. 国难期间的外交政策与“意见领袖”,K264
  3. 中国新闻界对国联调查团及其报告书的评价,K264
  4. 资本市场企业并购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F271;F224
  5.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和对策研究,F124;F205
  6. 辽宁省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F293.3
  7.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F713.83
  8. 中国联通3G业务竞争战略研究,F626
  9. 湘潭联通现代运维服务管理体系研究,F626
  10. 基于EVA的中国联通集团价值管理案例分析,F626.115
  11.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影响,F127
  12. 新疆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综合分析,F127
  13. 伊犁州某三甲医院住院病人死因构成的变化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研究,R195
  14. 论公益类电视活动产品对频道品牌的提升,G222
  15. 我国税收流失现状及治理,F812.42
  16. 玉溪联通竞争策略研究,F626
  17. 中国联通的政府信息化应用发展策略研究,F626
  18. 农综项目对周至县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F327
  19. 牟山湖旅游资源开发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研究,F127
  20. 区域宏观税负影响因素及变动分析,F812.42
  21. 印度的自然人流动及其经济影响探析,F135.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及全国抗日民主运动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事件及抗日武装斗争 > 其他事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