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江西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体教结合”的调查研究

作 者: 郑延涛
导 师: 黄卓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关键词: 体教结合 高水平运动队 高校 江西省
分类号: G8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办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自此,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就成为了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为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一举措以“体教结合”制度为理念,利用高校得天独厚的知识资源和科技资源,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具备综合素养的优秀体育人才当下,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已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江西作为我国中部崛起的重点省份,在体育事业上紧跟国家的步伐,积极进行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的实践,在培养优秀人才和推进竞技体育学院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世界竞技体育在同步迈进,只有在发展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创新才能跟得上世界竞技体育的步伐。本文以江西省部分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整理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部分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情况、训练和学习情况、教练员队伍、组织管理等情况作了相关地分析。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发现,总结出了制约江西省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对“体教结合”制度的理解不深,贯彻力度不够;江西省高水平运动员的整体竞技水平偏低;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体教结合”过程中的“学训矛盾”依然存在,一些运动员无法处理好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运动员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有待提高,运动员参赛的机会相对较少;教练员学历普遍偏低,知识更新速度不够及时,创新能力不足;高校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科技投入依然较少,资源利用不够充分。通过对制约因素和不利影响的分析,结合我国“体教结合”制度的要求,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积极拓宽招生渠道;推进训练的科学化;建立健全教练员的管理和培训制度;加强科技投入;拓展经费来源渠道;科学领导,科学管理。以期为我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体教结合”的工作提供参考,使我省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实目标与国家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最终目标统一起来。本文旨在对江西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现状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发现江西省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促进江西体育事业水平的提高。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引言  8-17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8-9
  1.2 文献综述  9-17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9-10
    1.2.2 对国外研究的现状  10-11
    1.2.3 对国内研究的现状  11-17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7-20
  2.1 研究对象  17
  2.2 研究方法  17-20
    2.2.1 文献资料法  17
    2.2.2 问卷调查法  17-19
    2.2.3 专家访谈法  19
    2.2.4 数理统计法  19-20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20-44
  3.1 江西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生源渠道和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20-24
    3.1.1 高水平运动队的生源渠道  20-21
    3.1.2 高水平运动员入学前的竞技水平  21-22
    3.1.3 高水平运动员入学前的文化水平  22-24
  3.2 江西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经费、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及奖励机制的现状  24-30
    3.2.1 训练经费  24-25
    3.2.2 硬件设施  25-26
    3.2.3 师资力量  26-29
    3.2.4 奖励机制  29-30
  3.3 江西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课学习、训练和竞赛的现状  30-36
    3.3.1. 高水平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现状  30-33
    3.3.2 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与竞赛现状  33-36
  3.4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体教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6-38
    3.4.1 办队宗旨及目标不明确  36-37
    3.4.2 缺乏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37
    3,4.3 "学训矛盾"依然严峻  37
    3.4.4 教练员水平有待提高  37-38
    3.4.5 参赛机会少,训练体系不完善  38
    3.4.6 经费不足  38
  3.5 江西省高水平运动运动队实施"体教结合"的对策  38-44
    3.5.1 确立队伍建设目标,明确发展定位  38-39
    3.5.2 注重招生质量,建立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39-40
    3.5.3 完善训练体系,加强考核管理  40-41
    3.5.4 缓和学训矛盾,·培养综合素质  41-42
    3.5.5 加大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其整体水平  42
    3.5.6 拓宽筹资渠道,保证资金投入  42-44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4-46
  4.1 结论  44
  4.2 建议  44-45
  研究展望  45-46
致谢  46-47
参考文献  47-50
附录  50-56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6

相似论文

  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4. 人文视角下福州市普通高校公体武术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07.4
  5.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6.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7.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8.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9. 浙江省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性研究,G647.38
  10.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11.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2.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13. 高校精品课程视频资源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G642.3
  14.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15. 基于利益相关者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治理结构研究,G648.7
  16. 面向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节能体系研究,G647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8. 基于DEA的某高校教育投资效益评价研究,G647.5
  19. 泉州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G648.7
  20.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21. 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G807.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教育 >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