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的本质生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

作 者: 赵丁丁
导 师: 曹海玲
学 校: 青海师范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合力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显现出了诸多难题。如何化解这些难题,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要化解这些难题,形成强大教育合力,就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之基——现实的人出发。只有掌握现实的人的本质及其生成途径,将全面地、历史地考察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处的社会关系的综合与全面历史地考察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结合起来,把握人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可能,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的放矢。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看来,现实的人是自然存在、类存在、社会存在的集合体,社会存在是人的根本存在形态。在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说自由自觉的活动将人和动物区分开来,那么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总和这一现实规定性又将人与人区分开来。人的本质的生成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现实的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基于自身的需要,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而生成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形成合力,必须首先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生活环境,适当满足其合理需要,积极调动其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要形成合力一方面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过程实质上是用显性或隐性的方式从宏观或微观上对教育对象生活环境优化的过程,利用环境这一客观的、无形的、全方位力量的去影响教育对象,成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选择;另一方面由于现今是一个大发展、多元化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时空结构、人的生成复杂程度等都有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都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及其各构成要素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力。要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必须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及其存在的环境系统出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进行有效设定,使其目标同一、相互协调,形成要素合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教育对象日常生活的各个环境系统中,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过程合力。同时,还必须建立健全各类保障机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动态中不断强化合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导论  8-14
  一、研究缘起及选题意义  8
    (一) 研究缘起  8
    (二) 选题意义  8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8-11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文章创新之处  11-12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11
    (二) 文章的创新之处  11-12
  四、文章研究的主要方法  12-14
    (一) 辩证分析法  12
    (二) 系统分析法  12-13
    (三) 文献法  13-14
第一章 人的本质及其生成  14-23
  第一节 人的存在与本质  14-19
    一、人的存在  14-16
    二、人的本质  16-19
  第二节 人的本质生成  19-23
    一、需要:人的本质生成的基本动力  19-20
    二、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生成的内在保障  20-21
    三、社会环境:人的本质生成的客观条件  21-23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及其形成必要  23-28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概述  23-25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涵义  23-24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特征  24-25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作用  25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必要性  25-28
    一、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过程的实质  25-26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现实必要性  26-28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及其保障机制  28-51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设定  28-39
    一、教育主体的设定  28-31
    二、教育目标的设定  31-32
    三、教育内容的设定  32-36
    四、教育方法的设定  36-37
    五、教育载体的设定  37-38
    六、教育情境的设定  38-39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合力的形成  39-45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合力的形成  40-42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合力的形成  42-45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保障机制  45-51
    一、全方位的联动机制  45
    二、教育队伍保障机制  45-46
    三、教育效果评估机制  46-49
    四、动态应急管理机制  49-51
结语  51-52
注释  52-54
参考文献  54-55
致谢  55-56
个人简历  56-57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57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基于学习的低阶视觉问题研究,TP391.41
  3.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4.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5.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6.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7.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8.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9.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10.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11.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12.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13.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14.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6.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7.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8.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9.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20.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21.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